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基督教信仰》读书报告(下)

第二部分:神学反省

本书作者从“哲学与基督教信仰”这个视角为我们梳理出了一条从中世纪到19世纪的基督教思想史的历史脉络。在这里我们需要反省的是,“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究竟是如何互动的,是“哲学”影响了“基督教信仰”,亦或“基督教信仰”吸纳了“哲学”?倘若是“哲学”影响了“基督教信仰”,那么“基督教信仰”是被迫接受“哲学”,不过这样的假设并没有历史依据。即便罗马曾逼迫过基督教,却并未强迫基督徒接受他们或希腊人的哲学。反之,第二种观点则有历史依据。

首先是斐洛(Philo Judeaus),尝试将基督教信仰与希腊哲学相结合,为的是让犹太教能在希腊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其次是基督教的教父们,大多会采取“以基督教信仰吸纳希腊哲学”的方式来诠释基督教。这不是说,教父们为了让基督教能在希腊世界存在下去,而主动让基督教去适应希腊哲学,以致基督教被希腊哲学同化了。而是说,教父们主动将希腊哲学吸纳进来,以便在他们的处境中更好地诠释基督教信仰。由于教父们始终以圣经为权威,在诠释的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对希腊哲学进行积极的过滤,而不是一味地吸纳进来。也就是说,教父们在他们的处境中进行神学建构的时候,并没有使基督教变质而成了一种另类的混合物。

虽然如此,这种以基督教为主体,以圣经与教会传统为权威的神学思考,到了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却开始发生了逆转。这一点从马丁路德将理性斥责为“邪恶的娼妓”可以看出。路德并非反对理性,而是反对“理性的滥用”。路德的看法反映了他所处的时期已经开始出现“理性主义”的端倪。从17世纪开始,无论是理性主义者还是经验主义者,他们所吸纳的不是来自圣经与教会传统中的上帝,而是来自世界。这些世俗思潮的广泛流行对传统教会及传统的基督教信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开始抛弃教会的权威,甚至圣经与圣经中的上帝,他们选择用来自世界的理性去思考他们的信仰,于是发展出了自然神论及其后的自由主义神学。

我们今日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全然世俗化的世界,俗世中的人们早已习惯用启蒙理性去衡量一切的价值。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选择自由主义神学的路径。一方面,自由主义神学早已式微,另一方面基督教若真想在世俗世界扎根,就应当对来自这个世界的挑战作出清楚且强而有力的回应。今日的教会应当重新回到教父与宗教改革者的道路中,在坚持圣经权威,继承基督教两千年的灵性遗产的同时,认真分析来自世界的问题,也可以从哲学或传统文化中汲取某些元素,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为基督教所吸纳及使用。因为只要是真理,无论从哪里找到的都是一样。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